傳產出頭天 新百元俱樂部

2008年底的一場金融海嘯,打得台股中的百元俱樂部重新洗牌。如今新一波的資金浪潮不再獨鍾電子股,愈來愈多搭配中國題材、新台幣升值,在利基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,業績表現優異的傳產股被市場肯定,賦予高本益比、高股價淨值比,搶得百元俱樂部席次。

一檔股票翻倍上漲需要多長的時間?以今年五月六日攀上每股一千三百元高峰的股王宏達電來說,從二○○八年底二五六元的低點開始爬升,兩年半後的今天,股價大約成長四倍。但是有另一家公司的股價在去年七月一日才只有六十八元,今年五月六日盤中最高價已達三三四元,差不多也是四倍的漲幅,它只花了不到一年的時間。
這家公司的名字叫做上銀科技,是全球第三大滾珠桿及線性滑軌廠,它的產品廣泛應用於精密工具機、半導體、產業機械、生技醫療及太陽能領域。雖然名字裡有「科技」二字,在資本市場上卻屬於道地的傳產股。在○八年底金融海嘯肆虐時,上銀的股價最低跌至二三.九元,成交量更只有一百多張。
但上銀股價自去年十一月突破百元關卡,漲勢愈加凌厲,如今不但股價在兩年半內大漲逾十三倍,成交量也激增至上萬張。其實除了上銀,股市中已有愈來愈多傳產股突破一百元關卡,成為新的百元俱樂部成員。
今年自元月三日統計至五月六日,台股上市加權指數小跌○.五三%,但若扣除金融及電子,卻有二.二七%的漲幅。其中以玻陶類股上漲二六.三四%最多,電機機械類股二四.七六%居次,另外水泥、塑膠、橡膠也分別上漲一二.二%,生醫漲了一一.○六%,化工五.五六%,百貨貿易也有四.○五%的漲幅。另外根據統計,今年第一季財報出現獲利、股價∕淨值比低、且近兩週來吸引法人加碼的個股,也多以傳產股為主。
現象一:電子股風華不再 漲幅超過大盤多為傳產類股
在過去,高本益比、高股價淨值比是電子股的專利;不過現在資本市場關注的焦點已轉移至傳產類股上。國泰證券研究部經理簡伯儀便指出,近年來電子業毛利愈來愈薄的趨勢,造成整個投資風向的轉變,因此金融海嘯前國內股市逼近萬點大關,當時超越百元的傳產股只占所有百元俱樂部的一一%,如今國內股市站上百元的傳產類股票,占比已高達三○%。
從籌碼面分析,無論傳產或電子,都以中小型企業、股本數十億元的個股,最有機會股價破百。而傳產百元俱樂部的新成員,全都是資本額在三十億元以下的中型股,甚至像食品機械廠新麥、縫衣機製造廠伸興,以及多檔生技股的股本都在五億元以下。
另一方面,國內以台股傳產族群為持股核心的基金愈來愈多,甚至連外資也加入加碼傳產的陣營。過去台股基金要打敗大盤,電子股的持股比重一定要高,但是在今年第一季表現最優異的十二檔台股基金中,已有三檔的傳產持股比在六成以上;其中匯豐成功基金只將投資重心放在台股加權指數中的非金、非電指數成分股。而根據研究,外資相較於投信,更喜歡持有大型股、老公司與低周轉率的個股,但如今在上銀、中碳、全家股價破百的過程中,卻都出現外資持股比一路增加的情況,顯然外資也開始在傳產領域中挖掘潛力股